1. 釋勢
究竟甚麼是「勢」呢?《百度百科》說其本義是﹕「力量慣性趨向。」
這因而引申到衍義如「權力,威力」,以至於「樣子」的意思,如「姿勢、氣勢、山勢、局勢、虛張聲勢、守勢、勢必、勢能、勢不可擋」,但我認為,「樣子」這說法並不確切,或者可用英文的「trend」去表達,如「山勢」指山的形狀,也有「trend」的意思,皆因山的形狀可以用數學來作表達,這種數學叫「碎形」,而且也有一定的數學依循,如往上、往下,也是「trend」。
2. 權勢與路徑
至於「權勢」,則可順理成章,理解為「權力的慣性」,例如《史記‧秦始皇本紀》記載方士侯生對另一位方士盧敖說秦始皇的壞話﹕「始皇為人,天性剛戾自用……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,上至以衡石量書,日夜有呈,不中呈不得休息。貪於權勢至如此,未可為求仙藥。」
慎到(西元前395年至前315年)是趙國人,也是到了韓國當官員。法家中有三派,前文講過重「法」的商鞅、重「術」的申不害,慎到就是重「勢」的代表。
他認為,要令到人們遵守法律,君主的賢良和智力並不足夠﹕「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,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」,也需要威望﹕「賢智未足以服眾,而勢位足以蹳賢者」,這就是「勢」。因此,統治者只要「抱法處勢」,就可以「無爲而治天下」了。
換言之,在他看來,權力就是慣性,只要把慣性製造了出來,依著路徑而行,就算是暴戾如夏朝的亡國君主桀,也能號令天下。但在未能製造出路徑的社會,縱是賢良如堯帝,也無法令到幾個人乖乖的聽話。
3. 餘勢
權力本身就是慣性,是「路徑」,那為甚麼還要說「勢」呢?這得用物理學去解釋﹕就算物體停止了動能,由於慣性,也會自行循著軌跡去運動,直至摩擦力把慣性的動能消耗殆盡為止,這需要好一段時間﹕動能越大,從動到靜所需的時間也越長。權力慣性的情況也是一樣。
袁世凱(1859年至1916年)出身於官宦家族,21歲時棄文從武,1885年,袁被封為「清朝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」全權代表,在軍政界嶄露頭角。1894年,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,清政府決定聘請德軍教官,以德國陸軍為藍本,在天津訓練新式陸軍,袁世凱全權負責。這支陸軍,後來成為了清朝的主力軍事力量。
袁世凱在1900年至1901年當過山東巡撫,1901年當上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,接管了京、津和華北地區的防務,這支新軍仍然是歸他管轄。
據說,袁精於洗腦,每日操課前後,軍官都有「三問」,第一問:「我們喫誰家的飯?」所有士兵齊聲回答:「袁宮保的飯!」二問;「我們穿誰家的衣?」齊答:「袁宮保的衣!」第三問:「那我們為誰家死,為誰家出力?」齊答:「為袁宮保死,為袁宮保出力!」
順帶一提,「宮保」這銜頭在清朝的官場上是一個尊稱,類似稱呼大學士為「中堂」。它指的是「太子太保」和「太子少保」,即是「太子的師傅」,這是榮譽性的虛銜,不一定代表他教過太子。但有一個例外,就是山東巡撫也被民間俗稱為「宮保」,皆因其衙門原來是明朝的「德王府」,巡撫就是「保護這王宮的人」。
總之,新軍對袁奉若神明,只知效忠袁本人,不會效忠清朝。1908年,光緒皇帝(1875年至1908年),和一直寵信袁的慈禧太后(1835年至1908年)相繼去世,溥儀(1906年至1967年)繼位,是為「宣統皇帝」。因他年幼,由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太后(1868年至1913年)垂簾聽政,溥儀的生父醇親王載灃任攝政王。
1個月後,朝廷發旨﹕「袁世凱著即開缺,回籍養疴。」這是因為袁世凱的「勢力」太強,所以必須把他削權。
剛剛就是說了袁世凱的「勢力」太強,甚麼是「勢力」呢?就是前文所講的「慣性力」。這也即是說,他縱是失去了權位,不再准許使用政府給予的「權力路徑」,他還可以憑著以往累積下來的「權力慣性」,享有極大的權力。
袁世凱回到河南,表面上韜光養晦,但仍關心政事,和前下屬長期保持聯繫。這些聯繫,也可以看作是維持慣性的所給予的額外動能。這些動能的維持,其實是憑藉軟力量,也即是個人網絡影響力,這又是另一個抽象的概念名詞了。
1911年10月10日,新軍陸軍第八鎮兵變,引爆武昌起義,其後相繼有多個省宣布獨立,齊齊反抗清朝,是為「辛亥革命」,皆因1911年是中國舊曆的「章亥年」。此時此刻,唯有北洋新軍堪以抵抗革命軍,但清朝政府已無威望去控制北洋軍,唯有再次起用袁世凱,由他來指揮由他一手建立的北洋軍,對抗革命軍。
袁世凱的例子,可證明「權力的慣性」,也即是「權勢」,不容易減滅。但這究竟是不是永遠不會滅亡呢?這又得回到力學原理﹕只要存在摩擦力,動能必然會慢慢消失。在上述的例子,袁世凱只是隱退了3年,而且他也有不斷的和前下屬來往通信,維持動能。假如他被丟官10年、20年,甚至肉身遠在邊荒,和權力中心來往困難,相信其「權勢」也必然消失。
4. 加強慣性
鏈球是田徑運動的一種﹕運動員兩手握着鏈球上鐵鏈的把手,人帶動鏈球時旋轉,最後加力使球脱手而出。男子鏈球重16磅,即7.257公斤,女子鏈球重8.82磅,即4公斤,我不明白為何男子和女子的整數重量居然分別以磅和公斤去計算。
據說,擲鏈球起初是蘇格蘭愛爾蘭的礦工、鐵匠們投擲鐵錘的遊戲。19世紀後期,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開始了這項目的校際比賽,1900年在巴黎的第一屆奧運會,已有男子鏈球項目。剛好是100年後的2000年,悉尼奧運會把女子鏈球也列入比賽項目。
鏈球的物理學原理,是藉著不斷的向鏈球加以能量,使其慣性增加,在力量到達高點時,把鏈球擲出,以得到力量的最大化。換言之,這是原有的力量(慣性)+新添的力量=更大的慣性/力量。
同樣原理,如果在原有的權力路徑,再加添新的力量,那就可以把力量進一步加強了。
俾斯麥(1815年至1898年)是普魯士貴族,1861年,威廉一世(1797年至1888年)當上普魯士國王,明年委任俾斯麥當首相兼外交大臣。在上任後的第3日,他在議會中發表了有名的「鐵血演說」(Blut und Eisen)﹕
「普魯士在德意志的地位,不取決於它的自由主義,而是取決於它的力量……普魯士必須集中力量,而且維持力量以待適當時機,這時機來臨了好幾次,也離開好幾次了。自從維也納諸條約以來,我們的邊界劃分得太差了,不利於健全政治。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所能解決的(這正是1848和1849年的重大過失),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!」
因此而被稱為「鐵血首相」的俾斯麥,在他領導下的普魯士,在1864年和丹麥、1866年和奧地利、1870年和法國,分別打了戰爭,三戰皆勝。戰事勝利令到1871年,普魯士和39個德意志邦國組成「德意志帝國」,威廉一世從「國王」躍升為「皇帝」(Kaiser)。
俾斯麥被譽為外交高手,在諸國之間縱橫捭闔,雖然打了3場戰爭,但由於可以穩住其他非交戰國,也不致於在國際間四面受敵。但當然,這也得有賴於德國強橫的軍事力量,得以三戰三勝,否則外交勝了,軍事敗了,也是枉然。
德意志帝國在成立了之後,力量快速增加,權勢也隨之疊加上去,成為了歐洲大陸的第一強國。後來它雖在一戰以慘敗收場,但已是幾十年後的事了。至於俾斯麥本人,則在威廉一世死後2年,黯然退下首相之位。
5. 失勢
總括以上的分析,中文的所謂「權勢」,甚至是「權勢滔天」,意即這個人非但有權力,而且其權力還是在上升的軌道,就算不是「upward trend」,至少也不是向下的趨勢。
至於「失勢」,可以解為「失去權力」,例如《韓非子‧孤憤》:「主利在豪傑使能,臣利在朋黨用私。是以國地削而私家富,主上卑而大臣重。主上卑而大臣重,故主失勢而臣得國。」漢朝文學家揚雄(西元前53年至前18年)在散文《解嘲》說:「當塗者升青雲,失路者委溝渠;旦握權則為卿相,夕失勢則為匹夫。」
然而,我們日常用法,則「失勢」並不僅限於失去了全部權力,失去了部分權力,例如被貶官,或者權位不變,但失去了君主/老闆/上司的寵信,也可以稱為「失勢」。
在中文,並一定是完全失去了權力,才是失勢。在很多時,只要當上升趨勢消失了,甚至轉變成為下降趨勢,也可以稱為「失勢」。宮廷劇中的所謂的「得寵」、「失寵」,例如皇后和某位妃子不被寵幸,她們表面上的權位並無改變,但卻是「失勢」了。
《晉書·王沈傳》說的「融融者皆趣熱之士,得爐冶之門者,惟挾炭之子。苟非斯人,不如其已……賤有常辱,貴有常榮,肉食繼踵於華屋,疏飯襲跡於耨耕,談名位者以諂媚附勢,舉高譽者因資而隨形。」
這正是說單看權力趨勢而「高追」,不一定有好處。這正如《宋史‧李垂傳》今已老大,見夫臣不公,常欲面折之。焉能趨炎附熱,看人眉睫,以冀推輓乎?」
至於奉承尚未得勢的人,叫作「燒冷灶」。
曾樸(1871年至1935年)寫的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說﹕「況且朝廷不日要考御史,聽説潘龔兩尚書都要勸純客去考。純客一到台諫,必然是個鐵中錚錚,我們要想在這個所在做點事業,台諫的聲氣總要聯絡通靈方好,豈可不燒燒冷灶呢?」
他除了寫小說,因懂法文,也翻譯了不少法語小說,辛亥革命後,還在江蘇省政府當過財政廳長,政務廳長。他的兒子叫「曾燾」(1895年至1994年),字虛白,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,創辦過《庸報》、《大晚報》。1949年去台灣後,出任中央通訊社社長、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主任兼新聞研究所所長。當年唸新聞系的港台學生,應該無不讀過他寫的《中國新聞史》,厚厚的一大本,全是硬抄下來的死資料。
6. 勢力
這在投資世界,尤其明顯﹕當一間公司的盈利年年上升,它的市盈率,即股價與利潤的比例,也在節節上升,可能升至幾十倍。反之,如果它的盈利下跌,市盈率也會隨之大跌,往往只有幾倍,甚至是小至3倍、5倍。
要知道,市盈率並非絕對數字,而只是一個比率,除非公司的未來業績會變化很大,否則太高和太低,都不合理。然而市場氣氛往往高估有快速增長趨勢的公司,或者低估增長緩慢/停頓/倒退的公司,因此有些投資專家,如有名的Benjamin Graham(1894年至1976年),即是現時在世界富豪榜中名列前矛的巴菲特的啟蒙導師,便是擅長找尋這種被低估了的股票,他稱為「煙屁股」﹕「A cigar butt found on the street that has only one puff left in it may not offer much of a smoke, but the bargain purchase will make that puff all profit.」
假設市場合理的市盈率是10倍,在這數字以上,例如有20倍的股票,稱為「溢價」。假如在這數字以下,例如5倍,則稱為「折讓」。如果按照法律規定,某人的權力是被固定了,限制了,最多只是法定權力+剩餘權力。然而,在現實上,除此之外,人們可有額外的力量,好比股票的溢價。
其中的一個表達,就是這人的影響力,例如另外有一些有權力的朋友,會因為這人本身擁有的權力,賣賬給這人,讓這人使用自己的權力。這樣下來,他的力量就不限於自己的法定權力+剩餘權力,而是還包括了對朋友的影響力,也可以稱為「軟力量」。
例如說,在周星馳主演的電影《九品芝麻官》中,由他飾演的主角包龍星的敵人,不但有由谷峰飾演的水師提督常昆,還包括了常昆在政界的要好朋友,由劉洵飾演的內務府總管太監李蓮英,還有由盧雄飾演的尚書大人花公,三人聯合來對付包龍星。
所以,一個人能夠施以政治力量的,即是能夠令到其他人服從其意志的邊界,除了其權力範圍,還要包括其權力所不及,但影響力能企及的「勢力範圍」。如果用股票世界作比喻,「勢力」可以視作「權力的溢價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