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甚麼是權柄?
我看字典,把「權柄」解作「權力」,看英文翻譯,則譯作「authority」,俱不中。《漢書·劉向傳》說﹕「夫大臣操權柄,持國政,未有不為害者也。」漢朝的才女蔡琰(177年至249年)寫的《悲憤詩》:「漢季失權柄,董卓亂天常。」
所謂的「柄」,意即「把手」,當你拿著把手/柄,便可以操控斧頭、扁鑽、起子等等器具,如果拿的是「刀把子」,便可以操控刀子。通常人們把「刀把子」用來形容軍頭,即軍事將領。
換言之,當你操縱著「權柄」,便能操控著權力。想深一層,如果你是超人,你擁有強大的力量,這力量並非來自「權柄」。從而我們可以知悉﹕「權柄」意即可以使用到公權力,掌握權柄的就是能使用公權力的人。
2. 領導階層
在政治上,掌握權柄的領導人稱為「統治者」,由於共同體不止於政治世界,因此這裏稱為「領導人」,掌握權柄的也可能是如「匯豐銀行」般的上市公司主席,或者是黑社會大佬。再者,世上有著無數的政治制度,最高領導人,即掌握權柄者,可以是一人,可以是好幾個人。
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,柯西金(1904年至1980年)是部長會議主席,即是蘇聯政府的首腦,勃列日涅夫(1906年至1982年)是共產黨第一書記,即是共產黨的首腦,波德戈爾內是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,即是不掌實權,名義上的國家元首,好比君主立憲的虛君。這3個人實行集體領導,稱為「三駕馬車」,但後來勃列日涅夫的權力越來越大,最後掌握了真正的大權。
一個人或幾個人當然管不了一個大型共同體,所以大型共同體的管理也可以是一群人,例如內閣,又或者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局常委,在一間學校,也會有校長、副校長、教務主任、訓導主任,以至於一些重要科目,例如英文科,也會有該科的主任。如果是一間大學,領導層當然是更複雜了。
既然沒有人可以獨自統治所有人民,必然要有一群人去共同統治,這就是統治階層。在古時的封建君主制國家,與君主共治的,就是貴族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,就是共產黨幹部。他們可稱為「領導階層」,在政治世界,就是「統治階層」了。
《中國憲法》的總綱寫道﹕「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。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。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。」
由於憲法明講了共產黨作為領導的地位,因此,它也是中國的領導階層。然而,這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,在2021年,一共有2,987名全國人大代表,共產黨員只佔71.5%。不過,真正握有最高權力的7名政治局常委,則全是共產黨員。組成國務院的5位委員,也全是共產黨員。
有一點需要注意﹕究竟甚至是領導階層,並沒有完全標準的定義。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,包括23個省,5個自治區,4個直轄市,2個特別行政區,香港是其中的一個特別行政區,在中國而言,只算是極小極小的部分。香港的管治團隊,即行政長官及其屬下的3司13局,以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、立法會主席等,從中國政府的大尺度看,當然算不上是「領導階層」,但從香港人的小尺度眼中,則他們絕對是領導階層。
一如本書的其他部分,這裏只提供了一個概念上的思想架構,對於個別個案,並不會提供一個絕對的答案。這好比我寫投資書籍,也只是寫出了理論,對於個別股票究竟如何以分析,判斷它是升是跌,也是人言人殊。理論雖一,答案各異,這完全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。
這裏茲列出一個很奇怪的統治階層,叫「Devşirme」制度。
伊斯蘭國家向來有把戰俘、奴隸、戰敗國的兒童或少年,徵用作為專業軍人的制度,例如說用奴隸作軍人的「古拉姆」(Ghilman)、從兒童便開始訓練的奴隸軍人「馬穆魯克」(Mamluk),到了鄂斯曼帝國的「Devşirme」,則更是進化到了極點。
Devşirme是土耳其語「徵募」的意思,又稱為「血稅」,或「兒童稅」。它從被戰敗的基督教地區徵募,每40戶徵1名男孩,初時的年齡是8-18歲,後來改為15至20歲,孤兒、獨生子、壞分子和重要職業從業員的兒子不會徵募。
他們會送到首都伊斯坦布爾,強制改信伊斯蘭教,接受最好的教育,成績最優秀的,會在中央政府任職,次級的則會在地方政府,或成為蘇丹的近衛軍,Janissary。這制度興起於14世紀,在十八世紀初完結,原因以後有機會再說。
Devşirme是減少本地貴族參與統治階層的一個方法,但這當然也有其缺點,就是權力是天生的,他們得到權力,也會企圖推翻政府,因此後來漸漸式微了。但這也證明了,無論最高統治者用甚麼方法,也沒法子獨自統治一個共同體。
我說是「共同體」,不說「國家」,皆因「統治」,當然你也可以用其他的術語,如管理、治理之類,但紅十字會有幹事,保良局和東華三院這些慈善機構有主席、副主席、總理之類的職位,總而言之,一人不能統治這概念,普遍存在於所有的共同體。
3. 助理
所謂的「助理」,意即「幫助管理的人」,又或者可稱為「工作人員」,在政治,可稱為「官員」。
正如前面說過,一個領導人,甚至是由一群人組成的領導階層,並不可能管理一個龐大的共同體,因此,他們必須領導一群助理,去對共同體作出管理。例如說,在2021年6月30日當日,香港特區政府一共有177,327名僱員,其中人數最多的是警務處,有32,992人,他們都是協助管理共同體的助理。
再次引用上述的例子,香港的管治團隊,即行政長官及其屬下的3司13局,以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、立法會主席等,究竟算是中國政府的「助理」,還是領導階層的一部分?這視乎你如何定義。
這好比在警務處中,最高級的是處長、2名副處長、4名高級助理處長,合稱「七小福」,全都在灣仔軍器廠街的員警總部警政大樓42樓辦公,在員警的心中,他們的地位至高無上,但在香港政府的行政架構中,他們全都是在保安局局長的屬下,而保安局局長也不過是政務司司長的屬下,政務司司長又是行政長官的屬下。
有一個名詞,「爪牙」,也許可以用作「助理」的近似。不過「爪牙」通常只用於壞人的手下,又或者是壞共同體的工作助理。這是著色詞語,而本書對於政治的看法,卻是完全中立,不分是非對錯,好比人類觀察動物世界,外星人觀察人類行為,因此不適宜採用著色詞語。
4. 非成員的領導/助理
有一點需要注意,就是領導階層,甚至是助理,這些或多或少享有權柄的人,都不一定是共同體的成員。
在1841年至1997年的英治時期,香港的行政首長是「香港總督」,是香港政務之最高權力,又是名義上的三軍總司令。一共有28任。憲制上,他由英皇委任,亦只有英皇之命令才能罷免,實際上,無論委任或是罷免,均是英皇按照首相之建議去作決定。早期,港督都是由殖民地部的官員出任。1971年以後,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。港督並非香港人,28任港督,除了任內死亡的26任尤德爵士,所有人在卸任後,均是回到英國。
所謂的「御僱外國人」(お雇い外国人),日本為了向西方學習「殖産興業」和「富国強兵」,在政府機關和私人機關雇用的外國人,總計2,299人,英國928人、美國374人、法國259人、中國253人、德國175人、荷蘭人87人。
這其中最有名的,應是「Patrick Lafcadio Hearn」。1850年,他出生於希臘的Lefkada島,此島當時屬於英國。他在19歲時移民美國,1890年去日本,當英語教師。1896年和小泉節子,改了日文名字「小泉八雲」。他從妻子的口中,聽到許多日本民間故事,用英文寫了出來,便是有名的《怪談》。此書後來由著名翻譯家平井呈一(1902年至1976年)譯成日文。我是在久聞本大名很久之後,才曉得小泉八雲居然是外國人。
賽馬會職員不一定是會員,高爾夫球會的職員更不可能是會員,負責管理共同體的助理也不一定是其成員。
旁遮普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民族,巴基斯坦的人口是2億人,旁遮普已佔了0.9億人,主要居住在旁遮普省。印度也有0.28億旁遮普人,住在毗連的旁遮普邦。1801年,Maharaja Ranjit Singh(1780年至1839年)在此地成立了「錫克帝國」。
錫克教是混合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一個宗教,創辦人是古魯那納克(1469年至1539年),主要範圍在今日印度的旁遮普邦,全球二千五百萬信徒,有二千萬是在該地。英國分別在1845年至1846年,1848年至1859年,和錫克帝國打了兩場戰爭,滅掉了後者,但對錫克人的忠誠和軍事素質大有好感。
1857年,當時由英國人統治了全境的印度發生了大規模暴亂,然而旁遮普的錫克人非但沒有參加,反而對英國提供武器和人力補給。這令到錫克人得到了英國人的信任,於是,後來大量招聘錫克人參加其他殖民地的管治。
英殖時代的香港警察,分為A、B、C、D共4隊,A是英籍和歐籍警員,B是印度警員,主要是錫克人,C是廣東籍,D是在山東招聘的,1898年至1930年,山東的威海衛是英租界。香港第三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的父親正是來自山東的警員。
香港的經濟條件比旁遮普好得多,但英國人不准錫克人在香港結婚,也不准他們帶妻子來港,因此,在退休或約滿後,雖有部分錫克人留在香港,但也有部分回到老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