貨幣密碼 > 目錄
我為何要寫《貨幣密碼》?
第 1 部分
1.1 甚麼是交易?
1.2 其他的轉讓方式
1.3 交易的歷史
1.4 商品和其他的交易
第 2 部分
2.1 媒介的定義
2.2 印加帝國的Quechua
2.3 印加的文字和「貨幣」
第 3 部分
3.1 林仙兒的故事
3.2 進一步的定義條件
3.3 「通常使用」的定義
3.4 地域條款
3.5 虛擬世界的貨幣
3.6 精簡的奧克姆剃刀
第 4 部分
4.1 漸進式的通常
4.2 遊戲機舖的代幣
4.3 貨幣的貴賤
4.4 用鹽來發薪水
4.5 阿克蘇姆的鹽巴貨幣
4.6 Abyssinia的鹽幣
4.7 馬里王國的鹽幣
4.8 中國的鹽幣
4.9 賭場籌碼
4.10 小結
第 5 部分
5.1 計算上的方便
5.2 計算商品價值的其他方式
5.3 埃及的deben
5.4 甚麼是「鬼貨幣」
5.5 計價單位和記賬單位
5.6 小結
第 6 部分
6.1 甚麼是價值?
6.2 價值和價格的分別
6.3 如何貯藏價值?
6.4 崇禎皇帝的白銀
第 7 部分
7.1 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的分別
7.2 計價單位和支付手段
7.3 胡椒折俸
7.4 胡椒和蘇木不是貨幣
第 8 部分
8.1 貨幣發行者和「延期支付」
8.2 貨幣和「信用」
8.3 唐代的飛錢
8.4 信用貨幣
8.5 信用和貨幣
8.6 楚莊王的大錢
8.7 周景王的強推大錢
8.8 信用和貨幣、貨幣和信用
8.9 政府倒了,貨幣還在
8.10 從「信用」到「槓桿」
第 9 部分
稀少性
9.1 鐵和鐵錢
9.2 梁武帝鐵錢的個案
9.3 羽毛幣和布殊曼人
9.4 結論
第 10 部分
充裕的總量
10.1 日本的例子﹕從中國銅錢倒退到米貨幣
10.2 Baby Sitting Co-op Crisis
10.3 票券是貨幣的縮影
10.4 適量的貨幣供應
10.5 總結
第 11 部分
穩定的增長量
11.1 瓦努阿圖的豬牙貨幣
11.2 為甚麼是豬牙?
11.3 豬牙貨幣的其他優點
11.4 三大必要條件的結論
第 12 部分
計算的方便性
12.1 契丹國的動物貨幣
12.2 羊貨幣的壞處
12.3 如何把羊分割
12.4 契丹的貨幣演進
12.5 宋幣和貨幣戰爭
12.6 以布帛作為貨幣
12.7 格式化的貨幣
12.8 計算方便和不方便的貨幣
第 13 部分
容易使用
13.1 太平洋的Yap島
13.2 Rai的製作與運輸
13.3 Rai的歷史
13.4 rai的優越性
13.5 容易使用的重要性
13.6 為何「容易使用」只是重要條件?
第 14 部分
耐用性和維持成本
14.1 蒙古初期的貨幣
14.2 忽必烈的中統鈔
14.3 至元鈔和阿合馬的死亡
14.4 耐用性的成本效益
第 15 部分
難以仿偽
15.1 Fourrée作為偽幣
15.2 防偽的技術
15.3 辨偽的技巧
15.4 對偽幣製造者的懲罰和阻嚇
15.5 Superdollar
15.6 國家印製偽鈔
15.7 防偽性的重要性
第 16 部分
政府的強制性
16.1 鄧通之財
16.2 大明寶鈔
16.3 寶鈔貶值的原因
16.4 雙幣的流通
16.5 政府VS民間
第 17 部分
幣值的穩定性
17.1 流通量和幣值穩定性
17.2 匯率掛鈎
17.3 澳門的葡幣
17.4 20世紀80年代的阿根廷披索
17.5 幣值會暴跌不會暴升
第 18 部分
18.1 無用的金屬來作為貨幣
18.2 駱駝皮幣的不可能
18.3 以商品作為貨幣
18.4 以消耗品為貨幣
18.5 實物貨幣
18.6 戰俘和囚犯
18.7 戰後的德國
18.8 沒有用途只是有利條件
第 19 部分
可隨意操控的供應量
19.1 用貨幣來調控經濟
19.2 採用紙本位
19.3 香港的聯繫匯率制
19.4 鑄幣稅
19.5 美國的黃金儲備
19.6 紙本位的局限
19.7 金本位和紙本位的優劣
19.8 結語
第 20 部分
20.1 貨幣條件三分法
20.2 白銀永遠喪失貨幣資格
20.3 Bitcoin的不可能成功
20.4 如何分析「貨幣」?
上一頁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