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 - 投資
排序:
最新
播放中
黃坤名言:施比受更有福的經濟啟示
以前有一位顯赫的富豪,名叫「黃坤」,老一輩的人應該無人不識他了。
3天前
播放中
David Webb病中炮轟包浩斯誤用現金
據知David Webb的身體狀況很差,但在抱重病之際,仍不忘在其網站發文,炮轟包浩斯國際(483)的管理層,在9月5日用了832萬元,買下了麗港城12座8樓A室的住宅單位,建築面積939呎,實用面積748呎。
4天前
播放中
香港經濟轉型的創造性破壞之路
「創造性破壞」(creative destruction)是經濟學家熊彼得在1942年出版的《資本主義、社會主義與民主》中提出的概念,《維基百科》的說法,是﹕「企業家的創新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,而創新能夠從內部不停地革新經濟結構,即不斷地破壞舊有的秩序和結構, 同時再不斷地創造新的結構。
5天前
播放中
不接受24小時交易將輸給美國
讀者都知道,我是支持股市24小時交易的,因此,我看大量反對的意見,而本文就是為了駁斥反對意見。
6天前
播放中
馬斯克能否成功賺到天價薪酬?
  馬斯克在特斯拉最新的薪酬協議,包括了12項運營目標,包括了銷售1,200萬輛電動車;賣出100萬個人工智能機器人;註冊並運營10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;智能輔助駕駛功能銷量1,000萬;公司收益增加20倍以上,達到4,000億美元等等。
7天前
播放中
銀行潛在房地產壞帳未反映
我常常說,在二戰後,金融界影響力最大,也是殺傷力最大的三宗事件,分別是1971年,尼克遜取消金本位,1999年,克林頓取消了1933年的Glass-Steagall Act,根據《維基百科》的說法,此舉「實際上取消了承擔風險的投資銀行與接受存儲的商業銀行的隔離,使得投資銀行家可以成為商業銀行的上司,因此造成利益衝突。
7天前
播放中
炒樓賺大錢在槓桿
在七、八、九十年代的香港,利息很高,但房地產價格卻在不停上升。
7天前
播放中
用銀行LC炒股炒樓發達
當政府對銀行的監管嚴格起來,借錢給自己沒那麼容易了……其實最重要的,還是到了七、八十年代,銀行的規模大了,二代也開始接班,人開始發財立品,不冒險了。
7天前
播放中
早年銀行「另類發展史」
在以前,申請銀行牌照並不困難,很多中型富豪都開辦銀行,根本上,不過是稍為高級的財務公司。
7天前
播放中
曾被譴責GEM股 倘申轉板料遭刁難
上周講過符合條件從創業板轉主板的公司,現時一共有3間。
7天前
播放中
365天24小時交易 大勢所趨
那天同朋友講起港股365天24小時交易,朋友是資深股票從業員,從前枱做到後台,而且還有擔任公職。
17天前
播放中
印花稅還原 振興港股
就事論事,現時由陳翊庭當行政總裁的港交所時代,雖然在很多方面均未盡如意,但是比起歐達禮掌權的年代,在政策上、在成績上,都是好得太多。
17天前
播放中
經濟不景 財仔陷寒冬
財務公司的股東有好幾種,一是銀行的附屬公司,如永亨財務,二是大財團所擁有,如中旅發展旗下的安信信貸,三是私人或上市公司擁有,只是兼營,主要用來方便運作其他業務,例如證券行往往兼營財仔,又如富豪也會利用私人的財仔來借錢給朋友,手續比私人借貸更均真。
17天前
播放中
「生殖隔離」不可避免
上周我笑說了富二代和平民的「生殖隔離」,就我所見和所知,今日的富二代,嫁娶的都是門當戶對的家族,嗯,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「種姓」,但是也只會是差了一兩級,例如家族資產幾億元的高富帥娶了家族資產幾十億的白富美,但不會像十幾二十年前般,屋邨女子飛上枝頭變鳳凰,嗯,富女「娶」窮男也間中有之,不過只會像寵物般養在家裏,「薪水」不多,也不會像以前的上門女婿,由女婿掌管生意,名字大家列,我不說了。
17天前
播放中
3間符轉板條件GEM股
執筆之時,香港一共有2336家主板上市公司,314家創業板公司,就後者而言,年初之時,一共有323家,可知數目是萎縮了。
17天前
播放中
富豪與社會昔日緊密相連
在八、九十年代,香港上流社會的圈子很小,幾乎都是互相認識。
24天前
播放中
香港人失企業家精神
這些年來,由於地產業的一枝獨秀,香港人非但失去了企業家精神,工作能力也在大大減退。
25天前
播放中
比特幣是黃金唯一競爭者
有一個加密貨幣的基本原理,世上沒有人明白,只有我,周顯大師一人懂得,就是,在云云加密貨幣當中,只有一種,是真正的「貨幣」,是黃金的直接競爭對手,就是比特幣,其他的所有,都不能算是「貨幣」。
26天前
播放中
李澤鉅闢謠:深水灣大宅不賣
先前有網上消息流傳,李嘉誠家族擬出售位於深水灣道的大宅,索價50億元。
27天前
播放中
取消金本位影響直到今日
講到二十世紀,至少是在二戰後,對金融界最大的轉捩點,是尼克遜在1971年8月15日,宣布放棄金本位。
30天前